拍“艳照”敲诈勒索 两同性恋男子被拘
加快开发利用新能源,发展新能源储能、能源装备制造产业。
积极对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推动工业绿色转型。2021年,不少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到此项工作。
推进外电入皖,全年受进区外电260亿千瓦时以上。电网建设投资2021年,多地政府工作报告对电网建设提出要求,加大相关投资。天津市推动冶金、轻纺等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做优做强现代能源经济,推进新能源需求侧改革,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建设天然气主干管道160公里,天然气消费量扩大到65亿立方米。
福建省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增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重点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能源电力体制改革能源电力体制改革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推动制造业融合化发展。
规范信用信息应用,强化信用主体权益保护,推进创新示范和惠民便企。建设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集聚区。强化重点农产品市场监测,健全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抓好农产品产销衔接、供需平衡,完善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保障市场供应和价格总体平稳。到2025年,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国际及地区通航城市达到70个、年旅客吞吐量6700万人次、中转比例15%,全货运航线通航城市40个、年货邮吞吐量80万吨。
推动关中平原、成渝城市群协同发展,共同打造引领西部地区开放开发的核心引擎。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军地协同、社会参与工作格局,完善组织管理、工作运行、政策制度体系,统筹做好就业安置、优待褒扬、权益维护、服务管理等重点工作。
构建数字化网络化应用场景,开展5G +智能制造5G+智慧医疗5G+智慧教育5G+文化旅游等应用示范,重点建设100个示范应用场景。加强与重庆、四川、河南、新疆、内蒙古等省市区合作,共同推动中欧班列高质量运营和差异化发展,共同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空中丝绸之路等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通道共建。一区,即榆林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六基地,即延安综合能源基地、关中能化装备制造服务基地、渭北多能互补示范基地、大西安能源科技创新基地、彬长旬麟清洁低碳能化基地、陕南绿色清洁能源基地。软件和信息服务,依托华为、中兴、中软国际、阿里巴巴等龙头企业,发展基础支撑软件、行业应用软件、集成电路设计、信息技术服务、大数据、云计算、网络安全等信息服务业,支持西安市争创中国软件名城,到2025年从业人数突破50万人,出口突破30亿美元,产业规模5000亿元。
以大中型集中安置区为重点,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加强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搞好社会管理,切实提升社区治理能力。推进西安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开展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建设试点。但必须清醒认识到,欠发达仍然是基本省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较为突出,创新驱动潜能释放不足,特别是全省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要求还不相适应;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开放不足仍是制约发展的突出短板;城乡区域发展差距较大,秦岭等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总体偏低,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和民生领域还有不少欠账,社会治理还有不少弱项,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以亚欧大陆桥陆路通道为主、以国际航空货运航线为辅,发挥西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作用,统筹各类运输方式发展,高效串联国际国内物流通道和节点,完善多式联运国际物流服务网络,构建 一主五廊通道空间布局。
经过五年的发展,全省发展物质基础更加雄厚,工业化正在由中期向后期跨越,城镇化正在加速向高水平阶段迈进,发展动力加快转换,发展空间不断拓展。严密防范和依法严惩各类渗透颠覆破坏、暴力恐怖、民族分裂、宗教极端、邪教组织等破坏危害国家安全活动,做好重点人群管理工作。
金融,支持银行、证券、保险、信托等地方法人机构做大做强,培育和发展金融市场主体,鼓励金融产品创新,发展科技金融、普惠金融、绿色金融、跨境金融,建设丝绸之路金融中心,到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第六十七章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把增强 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穿规划实施全过程、各领域,把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到十四五全省发展改革方方面面。
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补齐发展短板,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开展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建立健全临床专科、重点学科、短缺资料学科发展体系,建设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肿瘤综合治疗中心、慢性病管理中心,完善急诊急救网络。健全养老服务标准化体系,推进养老机构提质达标和星级评定。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就业支持,组织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帮扶行动,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有序实施连霍、福银、京昆、包茂等国家通道部分路段扩能工程,提高拥堵路段通行效率。
加强典型引路,鼓励探索创新。在投资结构方面,文件要求,持续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加大5G网络、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能源、科技基础设施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扩大制造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投资。
强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第十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加强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聚焦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不断提升三秦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按照风光火储一体化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开发模式,优化各类电源规模配比,扩大电力外送规模。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强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等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标识保护。
完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制度,建立个人养老金制度,推动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发展,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全国统筹制度,跟踪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等政策。建立健全全省四级三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实行最严格的管控,形成以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环境准入清单为核心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领域的融合集成创新应用,鼓励数字驱动型企业加快向各行业渗透,大力培育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5G应用等新增长点,壮大数字产业体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积极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最大限度挖掘创新潜力,迎接数字时代、建设数字陕西,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推动在陕科研院所深化运行体制机制改革,推动转制类科研院所发展混合所有制、公益类科研院所章程式管理,提高科研院所提供行业共性技术研发与服务能力。支持具备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参与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整合和治理,加大战略并购力度,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竞争能级。
到2025年,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8件,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关中平原城市群加快发展,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稳步推进,西咸、富阎一体化建设取得成效,关中协同创新、陕北转型持续、陕南绿色循环各有特色、互为支撑的格局逐步形成,城镇化率超过60%,县域经济占全省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5%。
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形成,营商环境便利度居全国第一方阵,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产权制度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取得新突破,建成内陆地区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推动数字会展、数字传媒、数字文旅等业态发展。
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加大农村改厕力度,推动基本普及卫生厕所,鼓励开展厕所粪便、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优化330千伏和110千伏电网布局,保障中心城市和城乡区域可靠供电。适应农民日益增加到县城就业安家的需求,扎实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不断强化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建立网络安全漏洞发现报告披露机制,强化跨领域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和工作协调。
加快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体系,推动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实施考古中国和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等国家重大考古项目,加强周、秦、汉、唐都城及帝王陵寝等考古和研究阐释,做好文物古籍保护、修复、研究、利用,充分展现中华文明发展脉络。
四区,即陕北长城沿线旱作区、渭北关中台塬及秦岭北麓旱作区、关中一年两熟灌区、陕南川道区四大粮食主产区。完善信访制度,广泛推广网上信访,依法依规协调处理群众诉求。
到2025年,服务业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50%。推动物联传感、智能预测在给排水、燃气、城市建设领域的应用,全面提升城市运行安全保障能力。